始终内、外治法,俱按痈疽肿疡、溃疡门。又有虱瘤,发后其痒彻骨,开破出虱无数,内有极大一虱出,其虱方尽。
上曰眉棱骨,下即□骨,【注】[1]目下之眶骨,颧骨内下连上牙床者也。经云:肉之小会为溪。
开坛口取酒,时【方歌】何首乌酒大风疾,归甲松针生熟地,侧蟆五加川草乌,【方歌】杨梅疮生有二般,精化气化是其源,精化淫欲气传染,【注】此证一名广疮,因其毒出自岭南;一名时疮,以时气乖变,邪气凑袭之故;一名棉花疮,因其缠绵不已也;一名翻花杨梅,因窠粒破烂,肉反突于外,如黄蜡色;一名天泡疮,因其夹湿而生白疱也。余与肿疡、溃疡门治同。
脐上五分傍九五,季肋侠脊是京门,季下寸八寻带脉,带下三寸穴五枢,维道章下五三定,维下三寸居□名,环跳髀枢宛中陷,风市垂手中指终。[13]从肘□穴循肘上三寸,向里大脉中央,五里穴也。
经云:小肠者受盛之官,化物出焉。效迟者,兼用火针针膝眼穴,此转重就轻之法也。
正经经外是奇经,八脉分司各有名,任脉任前督于后,冲起会阴肾同行,阳跷跟外膀胱别,阴起跟前随少阴,阳维维络诸阳脉,阴维维络在诸阴,带脉围腰水束带,不由常度号奇经。行间穴治儿惊风,更刺妇人血蛊症,浑身肿胀单腹胀,先补后泻自然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