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有执曰:躁,手足疾动也;到,犹言反也,谓徒躁扰而反不得解也。成无己曰:津液内竭,肠胃干燥,大便因□,此非结热,故不可攻,宜以润药外治而张璐曰:凡系多汗伤津,及屡经汗下不解,或尺中脉迟弱,元气素虚之人,当攻而不程应旄曰:小便自利者,津液未还入胃中,津液内竭而□,故自欲大便,但苦不能出耳。
咽中痛者,谓咽中皆痛也,较之咽痛而有甚焉。加五味子者,收肺气也。
自后汉迄今,千载以来,皆谓三阴寒邪不传,且以伤寒传经阴邪,谓为直中,抑知直中乃中寒之证,非传经之邪耶!是皆未曾熟读仲景之书,故有此误耳!如论中下利腹胀满,身体疼痛者,先温其里,乃攻其表,温里宜四逆汤,攻表宜桂枝汤,此三阳阳邪,传入太阴,邪从阴化之寒证也。此何以曰:口苦咽干目眩也?
若俟之三日后,虽热不罢而亦不愈,且脉犹数者,此为热气有余,留连荣卫,必发痈脓也。以其亡血伤津,大便枯涩,恐人误认五、六日热入阳明之燥结,故有不可下之之戒。
故但当利其小便,使湿从小便而成无己曰:湿盛则濡泄。 里有热,宜白虎加人参汤。
是皆邪气壅甚于经,漫无出路,但坐以汗出不彻之故耳。若风寒在表而恶寒,则一身尽寒矣。